银行理财,你懂多少?
|
发布日期:2016-07-07 阅读人次:666
|
|
|
|
厂花去银行办业务的时候, 发现有很多小白领都围在银行理财的业务员的旁边咨询。无意间听到银行理财经理对他们说的一句话:“您在银行买的理财,一定比外面安全。”我听了以后笑而不语。
其实呢,我也偏爱银行理财这种理财方式,在我的观念里面,银行卖的理财产品就是有保障,有纸质合同就看上去靠谱。
不过人心险恶,有些银行经理会利用自己的职务来做“飞单”的事,明明知道自己冒巨大的风险,还是为了利益而冲昏头脑。相信银行没错,在相信银行理财经理之前我觉得最好还是多一个心眼比较好。
近年被曝光的银行: 2016年3月11日 民生银行 储户在民生银行厦门市集美支行购买了1年期的理财产品,金额近1千万,现在预期1年半,无法兑付。
2016年1月18日 光大银行 80多人上亿元血本无归!一位受害者说,正是于对银行理财经理的信任,所以便听信了她的话,买了理财产品,并且也是在银行大厅进行网银转账。
2015年11月30日 工商银行 某支行下设的20余个网点的客户经理推荐够基金理财产品,门槛100万起,年利高达18%,最多的投入4800余万,最后110多人受害,涉及金额超4亿!
飞单事件层出不穷,还好,银监会的主席尚福林表示,今年年底前银行理财要实行双录,也就是说在购买的时候要同步录像和录音。至少这样让你安心一点,所以你去买银行理财的时候要主动让银行双录。
案例里的受害者大多相信银行这个金字招牌才敢投钱进去的,他们大多也不懂理财技巧,还是比较相信银行理财业务人员那张嘴,被骗后无处维权。
避免被银行理财经理坑,首先不要过分相信业务员,先要注意他推荐给你的产品收益是不是很高,如果是房地产信托或股权投资就极有可能是飞单。
如果你对产品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打客服热线电话或查询官网了解这个产品是否是这银行的。在签订合同时,要看清是否是盖银行的公章,如果是一些其他投资公司的章那么就是飞单。
我在网上查询了几款银行理财产品,发现银行大多都分为R1-R5的级别,R1是代表的是保本型的投资人,R5是代表激进型的投资人。数字越大的话,风险就越大,数字越小,风险就会越小。我一般都选择R2级的理财产品,这个相对稳健,而且从未有过亏损。
假如是在银行现场进行购买,银行理财经理一开始就会给你做理财测试的问卷,调查你是怎样风格的投资人,选择适合你的理财产品。
在购买一个理财产品的时候, 会有募集期这一说,比如7月1日到7月8日为募集期,那么如果你是7月1日就买了产品,这样资金占用的时间就长。假设是在7月6日买了这个产品,资金的占用期短,那么实际收益就比7月1日的时候买更好。
在这个商业社会,一切都嘴说无凭,必须落到白纸黑字上才是真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必须看清合同。
比如你想买一款保本比例为95%的产品,那么一定要看合同上有没有注明。
大多银行理财产品是由银行自发的,我觉得银行自营的产品相对也会安全一些,如果只是银行代销那他们不负责也行。必须标注其主体为银行,那么才会安全。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查看是否有写这样一行小字“此产品由银行代销”,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么银行不负任何责任,一切风险要自己负担。代销的公司常常是基金或信托,这种就不要买。
提醒你们,如果是追求稳定收益的人,那么我建议你买R1、R2的银行理财的产品就可以。监管力度在加强,投资人还是要加强意识去识别银行理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