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地址:仪征市谢集乡谢月西路
电话:0514-83817512
传真:0514-83817515
邮编:211413
邮箱:29990652@qq.com |
|
|
|
|
|
专家在线访谈:钢结构产业的国际化
|
|
发布日期:2009-11-24 阅读人次:568
|
|
主持人:今天,首先为两位到来表示欢迎。一位是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副院长杨庆山教授,一位是北京三杰国际钢结构有限公司总工郭海山老师。
杨庆山:今天的主题是钢结构产业国际化。
郭海山:因为我了解到中国钢结构网是中国钢结构协会唯一的官方合作网站。今天和杨教授主要谈谈钢结构产业的国际化这个话题。
郭海山:对首次光临钢结构网表示感谢邀请,首先介绍一下北京三杰国际钢结构公司。北京三杰国际钢结构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城建集团、长江精工(集团)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及英国国际钢结构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兴建的集设计、制造、安装、检测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钢结构企业。
杨庆山:三杰有很多国际的合作项目,主要是钢结构的制作安装。
郭海山:三杰为建设部特级安装资质,是资质比较年轻的企业。业绩,例如是鸟巢制作商之一,等诸多奥运工程参与,也是奥运工程参与最多的企业之一。中国科技馆也参与其中,建造的工程为科技奥运体现,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还有国家会议中心以及去年底首都机场三期,充分展现三杰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为奥运工程做的建设,在奥运场地中科技馆为最后奥运工程,大家关心奥运工程后期,06年上奥运工程至今,杨老师为奥运场馆顾问,所有的奥运工程聘请专家作顾问。从三杰来讲,24小时运转,市场不如以前,国际化两年前开始实施,从环境来讲,钢结构应该属于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基础工地的要求比较高,不同板材型材型钢,配套措施,料具等综合擦材料,中国钢结构产业位居世界第一。生产能力强,齐全的配套措施,还比东南亚,欧洲,第三国家,另一优点就是技术含量有一定提高,国外工程都可以接受,第三个优势,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的建造业走出去,比较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房屋建造,基础设施,成套制造,沙河的水厂,有能力出口,土建具有前途空间,规范上面,我们的成本相比较国外比较节俭。
存在问题:首先人才,信息互联网发达,英语人才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求看懂英文图纸,包括工程技术人员,三杰在这一方面比较可以。另一方面,西班牙语言,法语,等东南亚国家语言也比较重要,进行翻译工作。学校里人才培养国际化,专业化。高等教育普及教育,例如三杰新招员工,看图纸上可以反映整个国民素质教育提高。
杨庆山: 南美都是西班牙语,语言是基本条件,除了有语言之外,学校语言教育的综合化,语言初步交流没有问题但是翻译专业的资料还不。很多翻译公司出来的东西,我们都看不懂,技术语言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这方面欠缺。一般的技术人员可以基本看懂外文资料,口头交流还可以,我们有时候还用肢体语言沟通。
杨庆山:材质控制的标准不同,国外贸易壁垒布设,通过技术标准,技术比列,保护本国市场,也是一个方面手段之一。技术装备的标准不同。所以企业走不出去,经济,钢板还能装的上,技术应提高。
郭海山:杨老师说的标准也是很重要的地方,目前遵守的美国,英国国家的标准,美洲就没有标准,出口的工程按照什么技术标准,有没有技术标准转换的问题,都得跟协会以及跟国外协商,小工程重要程度不是很高的话,可以不要求设计标准转化,美国的要求比较头疼,技术标准不好转换。查询美国规范允许公差是多少,等技术标准,另一重要就是钢结构的材料,例如钢管,材质,贸易壁垒也是保护国内企业的手段之一,原材料出口是原先的模式,现在是全方位的出口,中国与国外有麻烦的地方,例钢管中355与345的标准,又如圆管和方管的尺寸差别不好核定。
杨庆山:是的,有时不好转换,英寸和公分之间的还是转换差距。
郭海山:例如最早高层长富宫大厦,由日本人98年建造,中国人设计,那时候的技术以及建造能力都跟不上,现在都可以了。软件三维数据的转换中国都可以做到,而日本都做不到,现场整体提升等技术都加强了,离不开工人的努力。国外采用中国的,主要是材料,鸟巢央视首都机场航站楼为中国在美国评选上的三大国际建筑,三杰都荣幸参与了,前一段要瘦身奥运工程,现在认为金钱花的值得。鸟巢为一个奇迹,悉尼歌剧院还为时15年完工。鸟巢3年完工,07年底等温度封顶,投标的时候三杰设计最困难的部分,郭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多少时间做出来的问题,鸟巢同时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冶金,水泥。有需求有发展,高要求考验了国内的企业。钢厂为鸟巢的贡献其实为政府行为。国外的钢材q420的钢才,强度越高,可用性越强,焊接技术,包公焊接,整个现场焊接做鸟巢工程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以前工程不可能体会到这种挑战。北京一月钢结构的量都比国外一年建造用的多,水泥49%,基础量上了一定规模,例如发展中国家水泥建场的行情,而中国兼顾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市场。中国的大型企业请教杨老师为顾问。
杨庆山:在中国,建筑行业的整个素质提高了,但是有些技术标准与国外不同,美国的标准应用很多。南美和东南亚,多使用美标,但是也存在标准体系差别。我们与国外的交流应加深层次,国外的技术规范是强制性的,法律内容范围必须执行,比如说出现了事故,在我国技术人员没有责任,可是国外却不是的。国外的标准是推荐性的,规范和标准被认为是和实际相符的,他们已经不排除事故的可能。SCE ATC 不同的标准,在美国不同的洲就有不一样的规范。在国外制作和施工的企业暴露的不明显,但是那些涉及企业投标国外项目,就很难做,我们使用当地的标准,存在更深的问题。
郭海山:例如最早高层长富宫大厦,由日本人98年建造,中国人设计,那时候的技术以及建造能力都跟不上,现在都可以了。
杨庆山:对,富士山和长城。
郭海山:软件三维数据的转换中国都可以做到,而日本都做不到,现场整体提升等技术都加强了,离不开工人的努力。国外采用中国的,主要是材料,鸟巢央视首都机场航站楼为中国在美国评选上的三大国际建筑,三杰都荣幸参与了,前一段要瘦身奥运工程,现在认为金钱花的值得。鸟巢为一个奇迹,悉尼歌剧院还为时15年完工。鸟巢3年完工,07年底等温度封顶,投标的时候三杰设计最困难的部分,郭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多少时间做出来的问题,鸟巢同时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冶金,水泥。有需求有发展,高要求考验了国内的企业。钢厂为鸟巢的贡献其实为政府行为。国外的钢材q420的钢才,强度越高,可用性越强,焊接技术,包公焊接,整个现场焊接做鸟巢工程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以前工程不可能体会到这种挑战。北京一月钢结构的量都比国外一年建造用的多,水泥49%,基础量上了一定规模,例如发展中国家水泥建场的行情,而中国兼顾发达与不发达国家的市场。中国的大型企业请教杨为顾问。
郭海山:鸟巢为国外设计,所以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需要配合国外建筑师,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是国内的就不如国外的?关键上中国工程不能精雕细做,任何工程都是细节决定成功,而我们没有充足的修改时间,造成成本的浪费,但是没有办法,发展中国家的存在的共性问题。
郭海山:发展太快的问题。培养人才语言,技术,法规同等重要。国内欠缺。发展速度过快不是一个正常的速度,没有充足思考时间也是我们设计采用国外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建造的深度可能没有达到国外的水平。
杨庆山:这样是可以探讨的,科技进步很大的,厚板使用焊接。现在中国在这方面进步大,但是以前没有这样的需求,50年前没有用,现在展现了,放心了。很多的方面,比如高空的吊装和焊接,现场焊接,难度高。潜在效益,以前体会不到,中国工程量很大,土木工程很大,世界加起来差不多。发改委说,中国水泥使用量占世界的49% ,这是基础建设的量。相对于土建比其他的更派一些,更加方便,比土建更少一些,两头都可以用得着。
杨庆山:最近美国《时代》杂志出一个世界十大建筑,就有鸟巢。
郭海山:是。
杨庆山:每年的都不同,今年我去台湾,大剧院过了,4月份101 ,首都机场航站楼也是。
郭海山:杨教授是专家。
杨庆山:参与,没有技术。鸟巢抗风设计,直接用在结构,还有就是其他间接的参与了一些外膜、里膜、顶膜安装 ,钢结构架体。
郭海山:任何一个方案都要有一个过程,建筑行业的参照,投标方案的修改等这些第一时间做不到,其次国内设计费用也达不到,鸟巢设计费1个亿。
杨庆山:细节决定很多事情,设计比较粗旷。中国20年走了国外人200的路,78年月薪50元现在5000块,100倍,我前几天听说基金顶头,每月存一部分钱,30年后变成了30万存款,现在5000块和以前50块钱价值差很多呢,没法比。中国现在发展快,施工速度快,优点是快,缺点是太快,发达国际施工遵守当地的技术标准。这很重要。我们的工人使用的强度太大,待遇条件要好,中国现在方面欠缺,不正规,不正常的速度,但是钢结构还好些。但是混凝土保养期没有达到,耐久性问题不能保障,对于钢筋等,会造成一些问题。
郭海山:国内的钢结构公司都在考虑奥运过后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钢结构企业国际化有待进一步,光靠协会协调是不够的,最主要还要中国实力强大才可以,而建造这一块要政府认可,业主认可,兼顾两者所要求,成本在增加,未来国际化都在发展中整合。例如中美一些国家的标准,钢结构标准不可以用美国标准只能用西班牙标准。韩国和日本都有自己的标准,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正在正规化。法国则是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每个国家 都会有自己的准入制度。强制性与标准技术规定分开实施。国际化标准中国也待规范。
杨庆山:建筑,慢工出细活,我们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国内在这方面有差距,交流深度也没有达到,建筑方案选国外的,很多人持异议,奥运走国际招标正常的,鸟巢的评审有13个方案,中标之后才让国内的单位参与就没有任何意思了。标准体系上升到法律,法规,其他的技术标准,强制性问题。也有一个检验的过程,用得多了,可行,推广的程度大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 |
|